媒体:原创 作者:海珠湿地
专业号:
2020/11/30 16:31:34
八年时光
从岌岌可危的万亩果园到最美城央湿地
八年时光
从国家湿地公园到iucn绿色名录会员单位
八年时光
海珠湿地打破时间、空间等限制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收获了一面面红旗
这一切都有赖于广大支持和参与海珠湿地保护的
绿心守护者们
他们在各自岗位上默默付出
看似平凡简单却时常令人动容
是他们,让这片绿心变得融洽温暖
是他们,让整个集体变得紧密团结
林志斌,在湿地建园之初便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主要负责湿地保护恢复及科研监测工作。 这8年的时光里,他通过不断学习,对湿地有了深刻认识,逐渐掌握了湿地恢复、科研监测方面的工作方法,通过对海珠湿地水质、水文、大气、土壤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指标的全面跟踪监测,以及对湿地生态、环境因子较深入的研究,系统掌握了湿地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基本状况和变化规律,为海珠湿地保护恢复和科学发展提供了专业依据。 这8年的时光里,海珠湿地经过乡土物种复种、栖息地营造、生物多样性提升等保护措施,生态系统得到全面恢复,鸟类从72种提升到178种,老树重新挂果,从濒临消失的万亩果园华丽转身为中国湿地“四颗明珠”之一,2020年代表中国角逐迪拜国际可持续发展最佳范例奖。 在未来,他定持之以恒,驰而不息,为海珠湿地修复与建设出力,为“打造全国最好、全球标杆性城央湿地”而努力奋斗! 冯文杰,8年前便与海珠湿地结下不解之缘,成为海珠湿地生态保育区的一份子。当时,海珠湿地刚获批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单位,面临着果林退化,河涌淤塞,满眼尽是菜地、荒地、养鸡场等问题,他和同事们不惧艰险,积极投身与收地清表,湿地边界确权隔离,通过清场动员大会、违建清理和场地改造等工作中,初步恢复果林湿地生态。 紧接着,他在自然环境给予的灵感下开辟了海珠湿地水稻试验地、建设生态篱笆、昆虫屋小广场、昆虫生态旅馆,并且利用废弃树枝制作生态艺术动物,搭建百年荔枝学堂,修建移动式船浮桥。将生态保育区打造成为动植物的生命乐园、鱼鸟的天堂,提高了生物多样性,优化了岭南垛基果林湿地生态系统,诠释着这片土地上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在湿地保护工作中的感悟到:“大自然是没有图纸的,大自然给予我灵感,我用灵感回报大自然。”冯文杰享受着修复生态环境的过程,每一次尝试都有着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大自然反馈的结果。因“土地情结”而加入海珠湿地的他在工作中成长为湿地生态守护者。 8年来,他见证了海珠湿地从濒临“消灭”的万亩果林到最美城央湿地,从丢荒果林到市民打卡胜地,他心里由衷感到自豪。他相信,海珠湿地不久的将来会成中国向世界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一张闪亮名片! 49岁的仑头村人黎智祥在外务工二十余年,几年前回到家乡做起了打理果树的活计。不过这一次,他做农活不为“生意”。 海珠湿地的前身是广州的万亩果园,黎智祥的祖辈世代在此种果树为生。他本人非常熟悉岭南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区域热带果树的品种特性,具有熟练的果树栽培、嫁接与管理技术,熟悉并掌握岭南地区传统农耕生态智慧,擅长立体农业种植及混农热带果林种植技术,拥有将岭南乡土生物多样性保护融于热带果林经验及果林湿地建设中的技术方法。 看到世代经营的果林不是建高楼大厦,而是被保护起来,2014年黎智祥选择回到家乡,在海珠湿地做起了生态恢复工作。之后他更是扛起了管理海珠湿地生态农业科普教育基地的担子,和同事一起组织开展热带果树培育、驯化、种植,外来有害物种防治,立体农业种植及农耕文化自然教育工作。 黎智祥除了统筹管理及日常维护工作以外,还积极参与基地教育课程教学。他参与开发生态农业科普教育课程,完成了二十四节气、岭南五秀、插秧割稻等30个农业科普课程,累计开展课程500多场次,超过8000个亲子家庭参与。 他八年如一坚守在恢复岭南生态农业工作的前线,在车马喧嚣中重塑山清水秀的岭南水乡画面。 2012年12月,海珠湿地获批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单位,恰逢其时,卫振航加入海珠湿地大家庭。这一干就是八年多,他始终不忘初心,饱含激情,扎实守护海珠湿地“万亩果园”。 因历史原因,湿地三期片区与居民居住点交界处存在多处村民非法侵占土地搭建违章建筑现象。建立之初,卫振航吃透政策,多次深入与经营者交流,以土生土长“乡民友亲”身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分析形势、政策,成功实现和谐收地。在完成清理工作后,他因地制宜,以生态微改造利用方式,把农庄原址改造为外围果园的第一座清表基地。 如今,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以及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湿地三期片区以原有果林为基底,保持果林优势,保护原有蕉林、龙眼树等优良果树,抽疏或改造部分老化、长势较差的果树,优化果品,增种农作物品种,延续果林脉络,形成果树采摘、果树研究等农业园区,发挥果林绿色核心生态效应。 卫振航深感触动:“作为土生土长的沥滘人,海珠湿地的水土养育了我,我居住生活在湿地边,还工作在湿地,湿地就是我温暖的家,有一种血脉的亲情在我心中,我愿终身回馈,为子孙后代守好这片湿地。” 海珠湿地作为广州“绿心”,目前已开放海珠湖、湿地一期、湿地二期区域。方逸昭于2012年加入海珠湿地参与湿地管理建设工作,八年来一直在其担任的岗位上默默付出,为海珠湿地的保护及建设作出贡献。
方逸昭在负责海珠湖日常管理工作期间,先后参与海珠湖北广场整治行动、海珠湖安保秩序整治行动以及湿地一期开园前期筹备、日常管理和应急维稳等一系列的工作,充分展现出“哪里需要往哪里,哪里紧急往哪里,哪里艰苦往哪里”的工作作风。
2014年5月方逸昭担任海珠湖区域负责人,主持片区管理工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以不怕苦不怕难的心态积极面对挑战,任务繁重时他虚心学习各项事务的管理经验,不断的反省总结,最终出色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如今方逸昭为海珠湿地工程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工程项目现场管理等工作。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他依旧坚持着“保护海珠湿地为己任”的信念不断前行。“历时八年,亲力亲为,唯对湿地。”这十二个字就是方逸昭八年来工作最真实的写照,因为他始终认为,湿地保护建设工作并不只是工作职责,更是每个人应有的义务。
不论是科研监测,还是保护建设
不论是做科普教育,还是清表收地
这些守护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
坚守着初心
践行着诺言
让青春无悔
让奋斗随行